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8月16日發布的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要求,引導汽車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責任,探索建立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施模式,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印發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要求,經企業自主申報、地方工業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推薦、專家評審,遴選出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企業(見附件),現予公示。
附件: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企業名單
附件信息顯示,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陜西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車企入選。
根據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四部門在2021年6月印發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到2023年,我國目標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汽車生產企業為責任主體的報廢汽車回收利用模式,報廢汽車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75%,汽車可回收利用率達到95%,重點部件的再生原料利用比例不低于5%。
其中,在電池回收方面,該方案提出,鼓勵汽車生產企業與相關企業、研究機構合作開展報廢汽車精細化拆解、廢舊零部件快速檢測與分選、報廢汽車“五大總成”等零部件再制造、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車輛拆解產物高附加值再利用等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應用,提升報廢汽車的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該方案明確,汽車生產企業應加強對關鍵零部件的追溯管理,按有關規定履行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主體責任,強化信息公開意識,依托信息化與網絡化手段建立汽車行業生產者責任履行信息公開與共享機制。
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拆解與梯次利用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理論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量高達59.1萬噸。EVTank在白皮書中預計2026年中國理論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量將達到231.2萬噸,市場規模將達到943.2億元。